第62章 第四道封锁线13
湘江之战,无疑是红军历史上最为惨烈、悲壮的一场战斗。
在那片被炮火和硝烟笼罩的湘江两岸,敌机的怒吼和炮声的轰鸣交织成一幅悲壮的画卷,激战整整持续了一星期。大地在炮火中颤抖,变成黑褐色,血肉模糊,尸横遍野。
红军主力在穿越第一道封锁线时,损失了3700余人,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时,又损失了9700余人。
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,再次折损了8600余人,而当他们突破湘江这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时,却付出了余人的巨大牺牲。
此时渡过湘江的红军,已经从出发时的8.6万多人锐减到了不足4万人,伤亡折损过半。这场空前的挫折终于过去了,但留下的创伤却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。
血红的江水,在每个红军战士的心灵深处翻滚不息。
这场大败仗引起了巨大的震荡和不满,广大指战员对现任领导人的信心产生了怀疑,每个人都陷入了痛苦的反思。
他们开始回想,开始对比,开始分析:为什么在井冈山时期,在第一、三、四次反围剿中,红军能够屡战屡胜,以弱胜强,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?
为什么自从第五次反围剿以来,却接连打了败仗?
为什么会离开苏区根据地被迫长征?
为什么在湘江战役中会如此惨败?
共产国际的那位街垒战专家,面对这一切,迷惘更加深重。
他自我辩解的同时,也不得不面对现实:他全部的追求,也是共产国际的要求——夺取中心城市,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目标,已经化为乌有,他也无法向共产国际交待!
他拥有丰富的街垒战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军事理论知识,但他对我国的国情、民情知之甚少,这使得他在指导红色革命时,难以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决策。
在全局的掌控上,他的能力显得捉襟见肘,湘江一役,他的威望丧失殆尽。
他的盲目指挥,已无法再被众人所容忍。湘江之战的溃败,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他领导力的不足。
于是,广大指战员开始呼吁:“我们必须深入探讨这次失败的原因!”他们渴望找到问题的根源,以期在未来的道路上不再重蹈覆辙。
湘江战役标志着红军内部权力结构的重大变化,形式上的“三人团”最高权威在这场战役中逐渐衰落,而实质上的两人决策核心也名存实亡。
这种权力结构的变化,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件,也为红色革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提供了便利。
总的来说,湘江战役虽然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,但它也为红军的涅盘重生和红色革命的转折提供了契机。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,没有苦难就没有辉煌。
这场生死决战,无论是教训还是功绩,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反思。
漆雕六日和分身们自从1934年12月2日进驻大境瑶族乡以后,就不断的想办法恢复红军战士们的士气。只有士气高昂的战士,才能在将来的战斗中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。
随着新连队的建立和训练的逐步展开,战士们的精气神在慢慢恢复,近期也陆陆续续不断地在周边收容了许多被打散掉队的红军士兵。
没有贾钢可以支使的漆雕六日忙得团团转,这让他更加确定,还是当个小连长舒坦,人少就没那么多事。<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……】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……】
【aqshu.cc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