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个车夫,似有意又似无意地看了刘信一眼。刘信上车之后,坐在了他的身后,看到了车夫的背影,突然恍然大悟,想起来了。
那天晚上,他和刘邦、夏侯婴遇到刺杀项燕的刺客,分散后,他和刘邦两人赶路,跌进河里,从河里爬出来之后,上了一个山坡,在山坡上,遇到了杨朱学派的传人。
那些人都戴着巫师面具,因此,刘信见面也认不出他们。但是,其中有些人的背影,却是刘信一见就有印象的。
这个车夫,似乎就是那晚的杨朱学派的传人之一。
当然,刘信也不能确定,此时也不方便贸然询问,心中只是存疑。
刘信外表年纪虽小,但一表人才,言谈举止不卑不亢,落落大方。吕文看了,精光四射的眼睛里,又闪过一丝欣赏的神色。
待刘信坐定,车夫打马再次启程。吕文放眼望着旷野风光,但见这沛县一带的土地,坦荡平整,只有偶尔几座非常低矮的小山丘,其余全是平原,水泊交错,沃野千里,忍不住对刘信感叹道:“你们这沛县,可真是个好地方啊!”
刘信谦逊地道:“承蒙老先生过奖!”
吕文若有所思地道:“我可不是过奖。依我看,这沛县是真的了不起,那是真正的地灵人杰,肯定会有很多了不起的大人物的!”
刘信暗想:历史上记载的吕文,本身就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,非常善于相面,第一次看到刘邦就认定刘邦将来必定不凡。莫非,他真有这种未卜先知的特殊本事?
见刘信没有接话,吕文道:“小伙子,你别以为老朽这些话是随意胡说。我说这沛县必定会出大人物,可是有所本的。这里到处都是河流水泽,正合了那句‘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’的说法,是积善积德之福地,难怪几百年前,老子会选择到这里来隐居!”
刘信倒是还不知道这个典故,脱口问道:“老子曾经在沛县隐居?您说的是那个道家的祖师爷么?”
吕文道:“自然是他!人们往往都只以为老子是苦县人,其实当年老子离开周室,想要择一宝地悟道,就是来到了沛县,在这里隐居下来。我今天到了这里才知道,老子那么喜欢水,把至高无上的道也比作水,说‘上善若水’,恐怕就是因为你们这沛县一带,水流丰富,让他有所感悟吧!依我看,他后来西出函谷关送人的那五千言道德经,应该就是在这沛县撰述而成的。沛县实乃道家发祥之地啊!”
对于这些,刘信过去却是闻所未闻。听吕文这么一说,脑海中顿时思绪联翩,明悟了更多。
难怪,张良学了道家的兵法谋略,其他人都很难赏识,刘邦却能够立即理解,让张良感觉到刘邦是天下唯一的知己,从此心甘情愿跟随刘邦!
难怪,汉朝建立后,会把“黄老之治”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国策,也就是推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,试图“无为而治”!
难怪,刘邦会那么善于招揽人才、赢得人心,把道家所说的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”、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”等智慧发挥到了极致,让各种人才都能为他所用!
可以说,刘邦这样一个曾经不学无术的人,却深刻地懂得道家思想,娴熟地运用着道家智慧。其原因,恐怕就是由于沛县这个地方,本来就与道家有着特别深刻的渊源,居然曾经是老子隐居的所在!刘邦从小在这里长大,很难不受道家思想的影响!
作为一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,刘信顿时意识到,自己又破解了一个历史真相。
却听吕文还在侃侃而谈:“其实,沛县又何止是道家发祥之地。就是儒家,也与沛县有着莫大的干系。当年孔丘已经年过五十,知天命之年,而不闻道,很是困惑,听说老子隐居在沛县,就专程赶来沛县,拜见老子,向老子求教,这才大彻大悟。可惜后世的儒生,只知泥古不化,儒家的没落,那也是必然的了!”
现在,秦始皇焚书、坑儒,儒家确实正面临着巨大危机。也难怪,后来的刘邦,会那么鄙夷儒生,一见到动不动就骂,甚至还会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做尿壶!
见刘信表情平静,认真倾听,吕文更觉欣赏,眼睛似有意若无意地看了一下赶车的车夫,突然问刘信道:“小伙子,你可知道,除了孔丘曾经来沛县向老子拜师,还有一个比孔丘更厉害的大人物,也曾经来过沛县,在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……】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……】
【aqshu.cc】